(供中职药剂专业使用)
一、专业名称
药剂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医药商品购销员
|
药学士
西药药剂员
医药商品购销员
医药商品储运员
|
药品营销
药品物流
临床调剂
|
2
|
医药商品储运员
|
3
|
药房辅助员
|
4
|
药物检验工
|
五、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药营销
本科:药学、药事管理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以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面向医药商业和药品生产企业,培养从事药品采购、储存、物流管理、销售、咨询;面向医疗机构,培养从事处方调剂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以药剂专业各类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并能顺利通过有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今后通过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打好基础。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医药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热爱医药事业,具有为大众健康服务的精神和安全用药的责任感。
(3)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医药企业文化素养。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就药品信息与客户交流。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掌握必备的医药基础知识和医药商品知识。
(2)熟悉药事法规、具有明确的质量意识。
(3)能初步应用计算机系统处理日常药瓶营销、物流和调剂工作中的信息。
(4)熟悉药用微生物知识、储存医药商品知识。
(5)能鉴别药品的外包装相关信息,发现问题能正确处理。
(6)掌握药物、药剂基本知识技能,能分别解决处方调剂和药品采购、销售、仓储、物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专业(技能)方向——临床调剂方向
(1)具有对处方进行审核及按处方正确配发药品的能力。
(2)具有药品保管养护的能力。
(3)具有制备医院制剂的能力,能进行医院制剂的检验
工作,及时正确填写相关记录。
(4)熟知药物配伍禁忌,能独立正确地配制和稀释溶液。(5)能收集病人有关的治疗情况,了解病人的用药效果
和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6)能为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学分计算:
1.必修课程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毕业实习。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6学时计1学分。
2.选修课程为校定选修,16学时计1学分。
3.毕业实习1周计1学分,共计40学分
(一)公共基础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3. 哲学与人生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5.语文
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水平。
6.数学
本课程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7.英语
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的能力。
8.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
9.体育与健康
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10.公共艺术
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11.历史
历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12.药用化学基础
掌握洗涤和使用普通玻璃仪器,取样,称量,溶解、配置和稀释溶液,测定溶液碱性,使荣亮分析仪器进行物质含量的测定等的操作技能,熟悉有关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主要化学反应等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1)医学基础(解剖学基础)
解剖学主要内容是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2)医学基础(生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生理学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3)微生物基础
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常见药学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及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4)中医药基础
熟悉中医的基本特点和哲学基础、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与发病机制;初步掌握疾病的诊察方法和疾病的防治措施以及有关中药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基本知识;学会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使用方法;学会某些特殊炮制的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5)药事法规
熟悉我国药事与药事管理、药品管理、药品监督管理、药事组织管理、药品价格管理等基本内容;掌握我国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重点掌握药品管理法、GMP、GSP、GLP等内容;了解国际和国内药事法规的颁布情况
(6)医药商品基础
掌握医药商品的分类、剂型特点、质量要求、中成药的一般特点;熟悉医药商品(药品、医疗器戒)的各项属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要求、药理学基础知识;知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2.专业(技能)方向课
(1)药品调剂技术
掌握药方基本结构与工作规程、处方的应用、药品包装与说明书的使用、药品剂量及用法、药物配伍及处方应对常规、药品调配操作常规、中药煎煮技术、特殊药品的调剂使用、常见非处方药的使用指导和药品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的技能。
(2)药物制剂技术
掌握药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药物制剂技术,根据制剂处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制备工艺。
(3)药品检验技术
熟悉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会使用药品检验的常用仪器设备,能进行检验数据分析和处理,根据检验结果对样本作出正确结论。
(4)药品储存与养护技术
掌握常用药品养护基础知识、中药的储存与养护、特殊管理药品的储存与养护等基本内容,对药品实施安全有效的保管和养护,具备直接从事药品储存与养护和管理的能力。
(5)临床医学概要
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6)药理学
掌握药效学和药动学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常用药物的作用原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中毒解救等。
(7)药品分析基础
掌握滴定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熟练进行酸碱滴定等滴定操作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析器,正确读取和处理数据。
2.专业选修课
(1)天然药物化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常用化学药物的制备、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等。旨在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2)医药市场营销技术
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医药市场信息采集、医药产品组合与价格管理、医药分销渠道、医药市场促销等知识;能进行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医药市场的调查及基本分析。
(3)药物化学基础
掌握洗涤和使用普通玻璃仪器,取样,称量,溶解、配制和稀释溶液,测定溶液酸碱性,使用容量分析仪器进行物质含量的测定等的操作技能;熟悉有关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主要化学反应等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4)遗传与优生
了解遗传病的分类、危害、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掌握遗传病的基本规律、发病机制、传递方式、主要临床表现和特点;掌握影响优生的非遗传因素;能初步进行遗传与优生的咨询和指导;能配合医师进行产前诊断。
(5)病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
(6)护理学基础
本课程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既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的“桥梁课”,又是各层次护理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7)商务礼仪与人际沟通
通过对商务礼仪与沟通的概念、理论和沟通技巧的系统讲解和介绍,增加学生认识和兴趣,并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人际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沟通技能,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沟通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效果。
(三)第二课堂
1.法律与职业 开设在第1、3期,周三下午,共计18学时。
2.国家安全教育 开设在第2、4期,周三下午,共计18学时。
3.形势与政策 开设在1、2、3、4期,周三下午,由学校领导对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宣教,2学时/次。
4.地理知识讲座 开设在第2期,周三下午,共2学时。
5.劳动课理论教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讲座) 开设在1、2、3、4期,周三下午,由各班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共8学时。
6.创业就业指导 开设在第4期,周三下午,共3学时。
7.艾滋病防治知识 开设在1、2、3、4期,周三下午,,每期2次,每次2学时。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见教学进程表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技能课的任课教师应为医学或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应具有专业资格证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所要求的业务能力;具备良好的师德;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对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师资队伍规模适当、结构合理。
适当外聘企业在职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程,外聘专业教师至少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有正式聘任手续并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应有一定的时间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教师进修培养提高年度计划,有中青年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培养方案。
教学实验(实训)室应配备有一定职称资格的实验(实训)技术人员。
(二)教学设施
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具备工作、教研、实训及展示等多项功能,根据药剂专业核心课程,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设置与药剂专业所开设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实训室,购置必要的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的总量应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根据职业教育要求,按照药剂专业的社会需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共享),实训基地设备应能满足本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
按照药剂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中,医药生产企业及经营企业应分别通过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达标要求并验收合格。实习基地应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各实习岗位均有带教指导教师,带教指导教师应具有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
1.校内实训实习室(按每班40人配备)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面积(m2)
|
设施设备名称
|
规格和数量
|
1
|
药用化学基础实训室
|
70
|
实验操作台
|
若干
|
托盘天平
|
20架
|
加热设备
|
20套
|
水循环真空泵
|
20套
|
搅拌器
|
20套
|
恒温干燥箱
|
1个
|
通风橱
|
3台
|
PHS-3C精密pH计
|
10台
|
熔点仪
|
2台
|
恒温水浴锅
|
20个
|
电子天平
|
20台
|
铁架台、滴定台等
|
若干
|
玻璃仪器
|
若干
|
清洁水槽
|
若干
|
2
|
医学基础实训室
|
60
|
实验操作台
|
若干
|
挂图
|
2幅
|
人体模型
|
2组
|
电子天平
|
2台
|
冰箱
|
1台
|
恒温干燥箱
|
1台
|
玻璃仪器
|
若干
|
清洁水槽
|
若干
|
3
|
微生物实训室
|
60
|
超净工作台
|
4个
|
冰箱
|
1台
|
高压灭菌锅
|
2台
|
恒温干燥箱
|
1台
|
恒温水浴锅
|
20台
|
恒温培养箱
|
1个
|
生化培养箱
|
1个
|
玻璃器皿柜
|
1个
|
显微镜
|
20台
|
电子天平
|
5台
|
计数器
|
5个
|
接种器械等
|
若干
|
玻璃器皿等
|
若干
|
清洁水槽
|
若干
|
4
|
药理实训室
|
60
|
操作台
|
若干
|
记纹鼓
|
10套
|
兔夹
|
10个
|
心电图机
|
1套
|
蛙解剖器(解剖台、解剖器械)
|
10套
|
婴儿秤
|
1台
|
兔笼
|
若干
|
鼠笼
|
若干
|
玻璃器皿
|
若干
|
清洁水槽
|
若干
|
5
|
中药标本室
|
60
|
存放各种中药标本
|
若干
|
6
|
药品调剂实训室
|
60
|
货架
|
若干
|
调剂台
|
若干
|
多媒体设备(整套)
|
1套
|
台式计算机
|
2台
|
盛药篮
|
若干
|
冰柜
|
1台
|
戥秤
|
10个
|
中药斗架
|
4个
|
铜冲
|
20个
|
竹匾
|
10个
|
标签条码打印机及配套耗材
|
1套
|
扫描枪
|
3个
|
一、二核操作台
|
3套
|
中小型医院管理系统
|
1套
|
保险箱(柜子)
|
3套
|
7
|
制剂分析实训室
|
60
|
实验操作台
|
若干
|
试剂柜
|
5个
|
高效液相色谱仪
|
1套
|
60
|
永停滴定仪、电位滴定仪
|
6套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6台
|
溶出仪
|
1台
|
分析天平、电子天平
|
10台
|
显微镜
|
10台
|
旋光仪
|
2台
|
崩解仪
|
2台
|
澄明度检测仪
|
2台
|
脆碎度仪
|
2台
|
快速水分测定仪
|
2台
|
玻璃仪器
|
若干
|
清洁水槽
|
若干
|
9
|
临床药学
模拟室
|
|
心肺复苏模型
|
1套
|
模拟人(心肺复苏)
|
1套
|
人体模型
|
男性躯干模型85 cm/
1个
|
人体模型展示玻璃柜
|
3个
|
不锈钢诊疗床
|
2张
|
床头柜
|
2个
|
耳/心/脑/眼/肝/胃模型模
|
1套
|
医学挂图
|
专用规格(6副)
|
空调
|
1.5匹/I台
|
配套模型展示柜
|
2套
|
操作台/圆凳
|
6个/8个
|
人体身高体重电子秤
|
1台
|
台式计算机
|
1台
|
电脑桌
|
1张
|
大理石水斗柜
|
含面盆/I套
|
血压计、听诊器组合
|
20套
|
2.校外实训基地
各校应依靠行业资源,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联系,签订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协议。实训实习基地为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社会药房),县级以上医院药剂科、 药品生产企业(有销售部门)等,应具备以下条件:
合作企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心,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重视实训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合作学校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合作企业在本领域内具备较强的专业优势,能够代表同类行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实训实习设施设备。
实训实习基地具备可常年提供培训、承担实训实习任务的教学场地和实训实习场所,能满足职业学校师生参加职业体验、专业实训实习、企业实践与专业调研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2.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医疗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3.积极利用课程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四)教学方法
1. 强化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情景教学等,强调理论联系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技能学习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学习,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工程的机会,增加学生在学习期间职业体验和职业能力训练。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体现职业技能培养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突显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意吸纳家长、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评价,重视毕业生跟踪评价。
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
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包括毕业实习)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应参加考核。
期终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查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安排。考核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加强考核的诊断性或形成性效果。毕业实习的主要科目应进行出科考试和操作考核。
毕业实习要进行出科考核,毕业试科目有药品调剂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理学。
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每科给予两次补考机会。
考查课程的评价方法,建议在教学中按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评分,各学习情景(或任务模块)评价标准参照各课程标准。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六)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应更新观念,为课程改革、教与学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管理工作应在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做”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为实现学生的早临床、多临床,应合理安排课程,调配教师,组织与管理好教学,提高校内实训室课内外的使用效率,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协调合作,完成见习、实习计划。
聘请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十、实践教学、军训及军事国防教育、劳动
(一)实践教学
1.时间分配:课程实验见教学进度表;第三、四学期的专业课教学实习,采取与课堂教学穿插的课间实习形式安排;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40周,具体安排为:门诊药房7周、住院药房7周、中药房5周、制剂室5周、药品经营4周、药品检验3周、库房2周、中草药配方及烧制3周、制药厂4周。
2.目标要求
(1)了解药剂专业工作的职业性质、基本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和工作场所布局特点。
(2)掌握基本的人际沟通和交流技巧,理解药剂工作与其他医药卫生服务工作紧密配合的主要意义,在专业工作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友好合作。
(3)熟悉药事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法律,具有保护个人和集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4)具有正确、规范、熟练地进行药剂专业基本操作和各专业方向基本操作的能力。
(5)对于专业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能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解决和处理。
(6)具有一定的参与处方讨论、质量监控、工艺改进、方案设计的能力,初步具备药剂各专业方向的研究思维能力。
(7)掌握处方等药剂专业文件的书写格式和规范要求,初步具有保存、管理各类专业档案,物流和财务账目的能力。
(8)了解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和药品生产营销部门的管理经营模式和特点,初步具有协助、参与管理的能力。
(9)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能够参与开展合理用药宣传等药学服务工作。
(10)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掌握药剂专业新技术、新工艺,学会使用、保养新设备和新仪器。
(二)军训及军事国防教育
第一学期安排军训及军事国防教育1周,培养学生的军事素质和组织纪律观念及宿舍内务管理能力。
(三)劳动
第一、二学年共1周劳动,第三学年的劳动结合毕业实习进行,不另行安排时间。
十一、毕业要求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修订的课程,总学时为3550学时,总学分达到188学分(包括劳动1学分,军训1学,入学教育1学分,毕业教育2学分),经考试(核)成绩合格后准予毕业。
十二、说明
本教学计划主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供药剂专业使用。
2021年7月制
|